一. 蛙
一隻青蛙跳進了我家客廳,女兒跳上了沙發。
好可愛的青蛙啊!我趕緊為牠拍了幾張照片。
小女兒也漸漸不怕了,湊過來仔細端詳這不速之客。
青蛙好漂亮喔!小女兒仍有些怕不敢碰觸牠。
也許下次再有其他小生物來家裡拜訪,她會表現得更像個落落大方的小主人。
隔天,公視頻道恰巧有個節目介紹到這種青蛙,原來牠的大名是『斯文豪赤蛙』。

(圖一 貢德氏赤蛙,先前被我誤認為斯文豪赤蛙。 暖暖)
二. 天牛
家附近有株百香果,正開著美麗非凡的花。
趁著天還亮著,我背起了相機,女兒帶著她的素描簿,爺倆就一起出發尋蟲訪花去。

(圖二 百香果。暖暖)

(圖三 女兒與她的素描簿)
就在百香果樹旁,我們發現了這隻天牛。牠體型較一般常見的天牛稍小些。
天藍色的身體,黑色的斑點,尤其是翅尾呈C字型對稱斑點,是其特色。
回家翻查昆蟲圖鑑,這小傢伙名叫『斯文豪天牛』
又是斯文豪!

(圖四 斯文豪天牛。 暖暖)
三. 蝸牛
老師領著我們這一班,上紅淡山訪蟲去。
接近山頂時下了一場小雨,巧遇了一隻大蝸牛。
連老師介紹我們與牠認識---『斯文豪大蝸牛』

(圖五 斯文豪大蝸牛, 紅淡山)
怎麼又是斯文豪!短短三個星期,就遇見了三種以斯文豪命名的生物。
這可真是『三生有幸』(原諒我亂用成語,實在是國學底子太差)。
連忙向老師詢問斯文豪的英文名--SWINHOE
回去上網查查他到底是何方神聖。
四. 斯文豪與福爾摩莎
羅伯特.斯文豪(ROBERT SWINHOE, !836~1877)英國人,生於印度加爾各答(當時印度為大英帝國最大的殖民地),於英國倫敦接受教育。
1854年他獲得了前往香港擔任翻譯官的一年期工作,並中斷了在倫敦大學的學業。他於1854.4.13抵達香港,開始學習中國話,並且轉而積極研究中國自然史。1855年升官轉往廈門任職。1856年3月斯文豪開始了首次的探險旅程--前往福爾摩莎。他在新竹及基隆附近待了兩週後返回廈門。此行他收集記錄了至少93種新品種鳥類及17種哺乳類動物。
(這真是自然史的黃金時代,一個業餘博物學者也能有很大的成就。)
1856年6月他擔任一艘英國汽輪的翻譯官。展開為期三週的環島航程。此行的任務在搜尋1847年台灣北部一起船難中據傳倖存的兩個英國水手。任務當然是失敗了。不過在這次航程中,他們深入內陸做了幾次搜尋任務,斯文豪利用機會又蒐集記錄了一些新品種生物。
1860年斯文豪被任命為首位駐台的英國領事官員(正式職銜為助理領事)。他於1861年帶領一位助理及一名華籍侍從抵達打狗。很快的就首途台灣府(台南),並於1861.07.10於府城內設置了辦事處。同年底,他又把辦事處遷往淡水,以加強鼓勵貿易。1862.05.10斯文豪因病返回英國。在英國期間,他甚為活躍。他拜訪了許多博物學者,做了多次的演講。在倫敦展覽中,設攤展示在台灣的研究成果並因此得獎。他甚至向外交部建議,利用台灣東部做為流放囚犯之所。
斯文豪於1864年二月回到台灣,首先駐於台灣府,很快的又移駐打狗。直至1866年春天為止。此後即轉至大陸服務,後於1875年返英。1877.10.28斯文豪逝世,得年42歲。
他一生至少發表了120篇動物學及地理學的相關文章。
五. 歷史的片段
斯文豪為何會建議利用台灣東部做為流放囚犯之所?
難道大英帝國有意利用囚犯來開疆闢土,吃下台灣?
1862年,正當清同治元年。台灣早在清廷統治下過了180年。而吳沙也早在十八世紀末,聚眾開墾了蘭陽平原。難道這個時期國際上還認定台灣東部為無主之地?
這疑問梗著有點難受,於是上網查查。運氣頗佳,很快的又找到一篇,1869年倫敦時報有關福爾摩莎的報導 --『The Island of Formosa』
這篇報導對當時的福爾摩莎做了一番簡要的描述:
這美麗之島盛產米、糖、煙草、棉花、大麻、煤、石油、香料、水果及草藥。
茂密的叢林則充斥著老虎、豹、猴子及由北到南大群的野鹿。
而島上最高的山為Mt. Morrison (高約12000英尺)。
文中並認為當時之西部沿海及北部屬清廷所管轄,但內陸山地及東部則仍被各原住民部落所佔據。當時仍有部份原住民部落,有獵人頭的習俗。當有西方人被獵了人頭,找官府理論時。清廷也只能雙手一攤莫可如何,辯之以化外之民無法可管。這也難怪西方人會把台灣東部視為無主之地了。
這篇報導並提及基隆盛產煤炭,是個天然良港。而且認為基隆對前往日本的航線而言,是極為重要的(Vast Important)。這也點出了,十數年後法軍攻打基隆及之後日本乙末侵台首取基隆的勢之所趨了。
六. 人文與自然---前人的腳步
斯文豪的腳步在百餘年前,又大又快地走過尚處蠻荒,自然生態仍保持豐富的福爾摩莎。
歷史的腳步百餘年來,更快地讓生活於此美麗之島的人們,為求生存或慾望而犧牲了豐富的自然生態。
先進國家大聲疾呼環保。其有錢有閒的國民,到世界各地去享受未受開發污染的伊甸園。未開發國家憧憬著那種生活水準,而侵奪他們自己的珍貴自然資源。開發中國家則已失去了大部分的自然環境,卻仍無錢無閒。
文明的腳步是否一定得如此宿命?
該是我們深刻省思人與自然的關係的時候了。為追求先進國家的生活水準,而犧牲了自然環境(也可以說失去了我們的根),這一切是否值得?我們因此變得更快樂了嗎?
答案很是明顯。方法其實很簡單。多接近自然,用心去體會萬物之美。大自然自然會讓我們去除貪念,簡單的生活最是快樂。
你也許會說,總是會有人為了一己之私去掠奪自然。
沒錯!正因如此,我們更應加快腳步來研究記錄自然生態以及保護我們的島。
寫著寫著又開始教條起來了趕緊就此打住免得挨罵。
後記
本文初稿寫成後,起身走到前院喘口氣,赫然發現門口一隻斯文豪大蝸牛來訪。

老天爺是否有意提示些什麼?!我最好多加把勁。
隔日參加了於暖東苗圃舉辦的『兩棲動物研習營』。才發現,原來月前拜訪我家的是『貢德氏赤蛙』,而非『斯文豪赤蛙』。沒有關係!這世界正因充滿新奇而讓人驚嘆不已。
同學有賢及芝嘉伉儷以及他們可愛的女兒中荷也參加了這研習營。這一家子都熱愛大自然,積極學習、參與各種自然與生態的活動。並將習得之知識傳授予他們的學生(兩人均從事教職)。他們也是基隆鳥會的會員--『鳥人』。
因為斯文豪應是台灣第一名『鳥人』,我特別向他們提起斯文豪的事蹟。
沒想到隔天芝嘉就送了一本書給我--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新近出版的『台灣的特有種鳥類』。翻閱之下,才知道台灣的特有種鳥類有14種。而由斯文豪首先蒐集記錄的就有5種。牠們是鼎鼎大名的台灣藍腹鷳及台灣藍鵲以及台灣紫嘯鶇、白耳畫眉和台灣山鷓鴣。
下圖為斯文豪的台灣藍腹鷳素描。他是於淡水採集到的。
而我至今仍未見過這美麗的山林瑰寶。以後若能再於北部山區見到牠該有多好。這夢會不會做得太美了些?!

0 意見:
張貼留言